1、碳元素:鋼中碳含量增加,屈服點和抗拉強度上升,但塑性和沖擊性減少,當碳量大于0.23%時,鋼的焊接特性受到影響,因此 適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結構鋼,碳含量一般不大于0.20%。碳量高還會減少鋼的耐大氣腐蝕能力,在室外料場的高碳鋼就易銹蝕。此外,碳能增加鋼的冷脆性和時效敏感性。 2、硅元素:在煉鋼過程中加硅作為還原劑和脫氧劑。如果鋼中含硅量大于0.50-0.60%,硅就算合金元素。硅能提高鋼的彈性,屈服點和抗拉強度,故主要適用于作彈簧鋼。在調質合金結構鋼中加入1.0-1.2%的硅,強度可增加15-20%。硅和鉬、鎢、鉻等結合,有加強抗腐蝕性和抗氧化的作用,可生產制造耐熱鋼。含硅1-4%的低碳鋼,具備很高的導磁率,適用于電器制造業做矽鋼片。硅量增加,會減少鋼的焊接特性。 3、錳元素:在煉鋼過程中,錳是不錯的脫氧劑和脫硫劑,一般 鋼中含錳0.30-0.50%。在碳素鋼中加入0.70%以上時就算“錳鋼”,較一般 鋼量的鋼不但有良好的韌性,且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,加強鋼的淬性,改進鋼的熱處理特性,如16Mn鋼比A3屈服點高40%。含錳11-14%的鋼有很高的耐磨性,適用于挖土機鏟斗,球磨機襯板等。錳量增加,減弱鋼的抗腐蝕能力,減少焊接特性。 4、磷元素:磷是鋼中有害元素,增加鋼的冷脆性,使焊接特性受到影響,減少塑性,使冷彎特性受到影響。因此 一般規定鋼中含磷量小于0.045%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californiaorg.com